电话:156-6488-7552
关闭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职场资讯 > 企业管理

业绩不达标员工该走该留:从事实出发

来源:梅凌 时间:2025-10-15 作者:秦云直聘 浏览量:

在面临关键岗位员工连续两个月未达到业绩要求的情况下,决策是否汰换或培养,这并非一道简单的选择题,其答案也绝非“非黑即白”,盲目汰换可能损失一个未来之星和团队士气,盲目培养则可能浪费资源,错失止损时机,建议基于多角度的事实分析,再进行综合决策。

 

一看文化

文化决定员工行为导向,也决定了管理决策的基本基调。

若偏结果导向文化: 强调“能者上,平者让,庸者下”。在这种文化下,业绩连续不达标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汰换信号,若盲目培养,会被视为优柔寡断。决策倾向于果断、高效,以维护整体的业绩标准和竞争氛围。例如,像奈飞文化所倡导的人才密度,就是为了团队最高绩效。

若偏发展导向文化: 相信人人皆可成才,注重长期投资和员工成长。在这种文化下,公司更愿意给予员工时间和资源去克服瓶颈。决策会倾向于先诊断、再培养,这有助于提升员工忠诚度和组织凝聚力,如果冒然汰换是否会团队士气有所损伤等。

大部分公司可能处于两者之间,且企业文化导向不一定有书面资料,更多在过往管理动作、规章制度等渠道中体现。

二看业务

接下来,要将这位员工所在的关键岗位放到业务价值链和发展阶段中审视。

首先是业务属性及紧急程度:公司是否正处于生死存亡的激烈竞争阶段,或必须抓住一个短暂的市场窗口?如果是,时间是最宝贵的成本,可能没有时间等待,倾向于汰换。若如果业务处于稳定发展期,有足够的缓冲时间来帮助员工调整,则可以考虑培养。

另外是岗位的价值定位:如果该岗位的业绩直接、即时地影响公司核心收入(如核心销售、关键产品技术负责人)。此时,业绩停滞的代价巨大,决策容错率低,倾向于汰换;如果该岗位关乎长期战略或新业务拓展,短期内难以量化成果。此时,更需要稳定和耐心,倾向于深入诊断和培养。

三看员工

管理最终是落到个体身上,这是最关键的一步,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员工的综合表现如何?

探究态度:不能和不想是两个方面的问题,首先应该考察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动机,是否积极主动,是否有改进意愿,也可以多了解其是否遭遇职业倦怠、与团队存在矛盾等挑战。另外是与公司的价值观契合度, 是否依然认同公司的使命和价值观等。

探究实力:评估该员工的能力和潜力,是专业知识的不足(可通过培训弥补),还是核心素质(如逻辑思维、客户洞察、学习能力)的缺失(难以短期改变)?,以此判断是否有必要通过培养提升到所需水平。

若员工有潜力且态度积极:可以考虑投入资源进行培养,设定明确的改进计划和考核标准,给予一定的时间证明自己。

若员工能力有限且态度消极:及时汰换,避免对业务造成长期负面影响,同时寻找更合适的人选。

四看投入产出

管理也需要计算投资回报率,可以从成本角度,预估公司需要投入的管理者时间、培训费用以及可能承担的继续试错成本,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,相比之下如果另外招聘的成本如何。

同时,进行回报预期,评估投入资源后员工提升的概率,是否给内部团队传递了公司希望的行为导向(结果导向vs发展导向)等。

 

经过以上各方面的思考,决策会清晰很多,通常指向三条路:直接汰换、投入资源培养、内部调岗,但不管哪种选择,作为管理者或HR都应是在了解公司、业务、员工情况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。


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
微信公众号
手机浏览

Copyright C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029hrc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3016830号-3 陕公网安备61011302002129号

地址:中国西安 EMAIL:kefu@029hrc.com

Powered by PHPYun.

关注

用微信扫一扫

反馈
顶部